总 序
胡鞍钢
《国情报告》是国情研究和国策研究的“知识产品”,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录,还是中国科学院—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知名品牌。《国情报告》于1998年2月创刊,内容主要涵盖关于中国国情、国家战略、发展规划和重大公共政策的调查与研究、分析与建议,并逐步形成了以正刊为主体,专刊、增刊和海外中国研究为补充的内容体系,送阅对象为中央领导及省部级主要负责人。十几年来,《国情报告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,多次批示,也为有关部门制定国家规划和重要政策提供参考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库和智库。《国情报告》中已有一半在社会科学刊物或重要报刊上公开发表,不仅产生了重要的决策影响力,还产生了显著的学术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。
我把国情研究的宗旨和使命定位为“知识为民、知识报国”,就是把创新决策知识作为国情研究的基本内容,把提供决策知识作为国情研究的基本目的。知识是典型的公共产品,特别是国情知识、公共决策知识还是全国性公共产品,既直接为国家提供政策咨询,又直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知识服务。《国情报告》既是国情研究的“平台”,也是与决策者沟通的信息渠道,又是我们国情研究的“名片”。我们是靠高质量的国情知识、创意性的战略构想、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建议,来服务高层决策者、全国社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,并赢得良好声誉和信赖。我们始终执着地探索中国发展道路,以卓越的专业精神精心设计中国发展规划,以国家思想库的角色积极引导社会潮流,以中国学者的思想主动与世界对话,不断地实践和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,即建成国内一流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决策思想库。
我把国情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归纳为认识“真世界”,研究“真问题”和找到“真方法”。《国情报告》的选题或主题都是来自于中国社会及各个方面的“真世界”,都是现实正在发生的“真问题”,都是基于“真世界”中具体的“真问题”务实性地提出“真办法”。诚如毛泽东所言:“哲学的研究不是为着满足好奇心,而是为改造世界。认识世界的规律性,找到正确的理论,为着有效的指导实践,改造世界。”《国情报告》的写作,是把“认识中国”和“设计中国”紧密结合在一起,把国情研究与国策研究紧密联系起来,把学术研究与公共政策研究紧密贯穿起来。国情研究是国策研究的学术基础,而国策研究又是国情研究的重要产出,两者相互依托、相互促进。《国情报告》充分反映了我们围绕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和发展战略,自主地进行前瞻性、战略性、长远性的研究,始终是持续性、跟踪性、系统性的研究,更加专业化、知识化、职业化的国情研究和国策研究。《国情报告》不是靠“说出来”的,而是靠“写出来”的,不仅留下“白纸黑字”,还可以接受实践检验、社会检验和历史检验。
此次结集出版的《国情报告(1998—2011)》遵循优中选优、精中取精的基本原则,选取了选题重大、内容丰富、影响显著的篇目。根据统计,在全部的《国情报告》中,只有一半的报告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公开发表过,另一半的报告尚未公开发表。此次出版的《国情报告(1998—2011)》可谓“集大成”,按年份编辑出版,成为一部国情研究系列丛书。今后仍按年份陆续出版各卷本。
《国情报告(1998—2011)》是一个集体成果,我们特意注明了每篇报告的作者。此外,国情研究中心我的同事、学生和工作人员参与了编辑《国情报告》工作及此次系列丛书编辑整理工作。十几年来我们的国情研究也得到了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支持和资助。《国情报告(1998—2011)》的出版得到了党建读物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,并列入新闻出版总署“十二五”国家重点出版规划,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专项资助。我在此一并真诚致谢。
2012年9月21日于清华园